筆記型電腦的英文叫Notebook,筆記本的英文呢?也叫Notebook。
長得一樣對吧?而我今天貼的這本筆記本,從外觀上看來,真的也很像用保護套裝好的筆記型電腦。
它就是Zeit Vektor(http://www.raymay.co.jp/zeitVektor/index.html)。
以日誌/周誌/日計劃/周計劃,為使用目的的筆記本在市面上不算少數。
是手札愛用者,可能從國小就開始使用六孔萬用手冊,上面也沒寫什麼大不了的,
每天的作業,加上早午餐的可愛插圖,抄寫喜歡的歌詞,或者忙著給人填寫通訊錄。
如果某天覺得跟某個同學發展出特別的超出一般人的情誼,就特地翻找一頁,
在上面替她列好表格,例如:最喜歡吃的零食,喜歡的偶像,喜歡的顏色,喜歡的東西,喜歡做的事情,
最討厭吃的東西,最大的心願等等,如果更親密一點,就在上面多列一項:喜歡的男生類型。
特地為她列表格這件事情,意味著我在乎妳的喜好跟興趣,那當然在妳生日的時候,就會根據妳的喜好,
送上希望讓她開心的禮物。
以上是純真的學生時代,萬用手冊的用法。
在進入課業越繁忙的年紀後,筆記本這種東西就漸漸多了起來。
君不見書店有許多榜首讀書方法的分享,在筆記本的使用上面,我當然也參考過許多大德的做法。
我想我在使用手冊上面,跟別人比較不同的地方,是我會把讀過的書,裡頭的經典文句,摘取片段抄錄下來。
光是抄錄別人經典句子這件事情,我就寫過幾種形式的個人筆記。
也由於我本身所學背景,經典句又分古典原文(講白一點就是文言文),以及現代知名作者詮釋古典原文的片段。
我會把這兩種資料分開來抄,因為在文獻的角度上,原文是已經放在那裡的東西,
在原文作者之後的人們,都只是用自己所學知識以及生活經驗去詮釋原文的人。
我會在經過一些時間,旁觸其他領域的閱讀範圍後,回來翻閱這些原文,腦中會產生自我的解讀方式,
這時候我會用縮排甚至不同顏色的筆,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看法。
像這樣的讀書筆記,我做過不少。
在過去某段時間,當閱讀領域越來越多,接觸科目也越來越艱深,
已經開始無法快速理解並且吸收課堂所給予知識的時候,
我明白我不能再把讀書跟閱讀這件事情,當作一種生活以外的工作。
意思是,我必須將這些知識帶入生活裡,我需要認真地面對世界,認真地思索在閱讀上遇到的問題。
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這些學科跟這些問題,我需要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去回答它,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。
而我回答這些問題,不是因為我要在課堂上丟出好學生的答案,或者拿到漂亮的成績,
而是,我認為只有這樣的學習方式,才不枉費我花時間去閱讀這些跟人有關的學科。
不然上課狂抄筆記,卻沒有真正用自己去思索這些問題,真的是在浪費生命。
我只能說,或許我曾經讀過的那些學科,比較特別吧。
(說到這裡,其實坦白說,我並不認同所謂快樂學習,因為學習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輕鬆的,
那所謂的快樂指的是輕鬆,沒有負擔,這背後隱含一種意義就是,學習是不用對自己負責的事情。
也就是只需要唸唸書,開開心心地交出漂亮的分數,可以丟出來給爸爸媽媽老師跟社會眼光看,
那麼,學習這件事情就算完成了。
對我這樣的人來說,我只能說這是很令人懷疑的態度。
我想再次強調,學習這件事情從來,從來就不是輕鬆的,除非,除非你樂在其中。
話說重一點,就是如果連讀書要真正花這些心力都不願意的話,那還是不要浪費時間在讀書上面吧。)
看到這裡,或許可以再發現一點,我比較特別的地方,就是我不是一個為了成績在讀書的人。
在求學的路上,拿過幾次模範生,還甚至被某校退學過。你可以清楚知道,
我唸書不是為了去成為一個通過社會既定價值觀審核的人,不是為了要成為一個別人讚揚的好學生。
(天知道所謂的社會既定價值觀裡頭,又混雜了多少謬誤)
當然我曾經為了成為所謂的好學生而讀書過,但後來對這種目標深深地疑惑,因為我想那樣子活得很虛幻也很累。
或許我要感謝我的母親,因為她總是一再地告訴我:書是為了自己念的,不是為了她,也不是為了別人。
從小她就不斷地灌輸我一個概念,那就是,一個女人家,有唸書跟沒唸書,命運會是天壤之別。
又因為我繞了一段路才回到校園,得到不容易才懂得珍惜,便盡量吸收校園資源。
(某些時候我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,覺得自己的形象不是所謂的台灣人,更像個所謂的中國人,
因為我們常常聽說對面生活艱困,求學競爭激烈,而求學的學生,身上背負的是長上極其深切的盼望。)
無論曾經做為一個學生或者畢業後在社會上,我或許不是多傑出或者優秀的人,
可是我對自己這一點還算滿意,因為我為了我自己而唸書,為了自己那股真誠面對知識的態度而擁有一點兒自信。
所以或者有些人對我投以成績不錯的欣賞眼光,我只能在心底說Actually, I think grades doesn't make sense.
擺脫成績這種束縛之後,我反而可以自由自在地去探索我想要知道的領域跟答案。
當然我經過蠻常一段時間的掙扎,也就相當於一個人在考慮要不要符合大多數眼光而活著的那種掙扎。
於是我發現我自由了。(或許這種生活方式,在某種人眼裡,跟書呆子沒什麼兩樣。可是我沒有刻意背誦什麼,我是用我的生命去解讀這些東西,這是很靈活的學習方式,一點都不死板。)
所以,如果你有花時間看完以上這些內容,就知道我眞的需要一本功能強大的筆記本。
於是我從一般的筆記本,升級成商用日誌。
一周兩面,一面紀錄生活簡要,另外一面拿來寫一周來的省思跟問題。
我想最瘋狂的事情是,我在課堂上,聆聽課程然後抄在一周省思頁面上,
老師一邊講,我一邊寫,但我寫得更多的是,對這些問題,旁參其他領域知識所形成的看法跟疑惑。
而可以進入這樣的學習狀況,是因為我真的投入學習這件事。
當我發現我結合更多知識跟對現實社會的觀察,去逼近那些問題,卻不能立刻得到答案的時候,
已經是要走出校門的時候了。
我也不知道我過去這些學習經驗是好是壞,因為就目前的現實面來說,它完完全全派不上用場。
想想中國古時候人們說:百無一用是書生,或許就像這個樣子。(笑)
但是就過程論來講,想起這些事情,我一點都不感到後悔跟覺得是在浪費時間。
雖然這些知識不能給我很多錢,可是它讓我清楚地意識到,我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裡面,
人是活在歷史裡頭的,無論妳/你多麼地渺小,一個行為都有可能形塑歷史,有可能改變別人。
因為這樣,人不會迷失在凡塵俗世裡的悠悠之口裡,不會對紛紛擾擾的媒體感到心煩,
不會盲目地去追逐社會潮流,這只是因為知道自己站在哪裡。
嗯,有點抱歉我沒辦法跟妳/你說,你使用這本被塑造成商務利器的筆記本,能夠幫你賺多少錢。
我只能說,如果你企圖將自己的人生完全投入一項計劃好的活動,它都是很好的工具。
圖下方是封皮經過使用的痕跡。
這是品牌商標的打印。
這是我所說的周計劃頁(一周兩頁)。
若非需要大量手寫,真的不建議使用。因為真的太重,而且使用後不好整理。
在內頁的使用方法非常多元。
方格紙甚至可以拿來畫畫,抄錄重點也顯得簡潔有秩序不少。
橫紋是最常見的了。寫久了會發現,細橫紋不利於進行靈活思考,或者有組織地思索一個問題。
密密麻麻的橫紋在視覺上是一次又一次的干擾。
所以手冊裡當然少不了空白內頁了。
活頁袋拿來放資料。
最後面設計的雙層皮,是用來插入抄寫紀錄的報告紙。
此外還有收藏筆的筆套設計,一共可以放兩隻。
這裡可以清楚看見,B5萬用日誌跟現役中的MOLESKINE手冊,大小真的差很多。
目前B5對我而言很厚重又不實用,工作拿出這樣的東西也會引人側目。
不過在個人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歷程上,它依然是不能輕易被否定的,只是它只能都待在家了。
留言列表